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工作总结

地理学科工作总结

时间:2024-07-06 06:11:22
地理学科工作总结15篇

地理学科工作总结15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理学科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学科工作总结1

学有体会,教有所得,我认为教学不总结就不能升华为理论。写好总结为的是把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提高到与自己工作相适应的水平,使自己的能力提升一个更高的境界。一个学期过去了,我深深地感悟出一个道理:要让同学们学好地理,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读图分析能力。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的语言,是学好地理的工具,所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是地理教学的一个侧重点。如果学生没有扎实的读图基础,没有较高的综合辨别能力就无法学好地理。

地图是一种特殊的地理语言,它是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信息源,又是表达地理思想的重要手段。地理课教学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本工具。“工欲其事,必先利其器”。地图知识便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双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呢?

一、看图,以图释文,图文并茂。

图像系统的增加和文字系统的精减是人教版新教材相对老教材的一个重要变化,这种变化更符合中学地理学科体系。课本每幅图像都是紧密配合课文而精心绘制的,但每幅图像所反映的内容和方法往往不一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怕麻烦,不愿看图,甚至放弃看图,只是死记课文的文字。这样学起来既辛苦,效果又不理想。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培养学生养成图文对照的学习习惯,即是运用有关的地图解释课文内容。其次是引导学生根据各种图像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反复看,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组合观察和多幅地图迭置阅读,由点到面,由简到繁,达到整体性看图。最后让学生不依课文独立地运用地图描述地理现象。例如:《聚落与居民》一章中有关世界人口分布状况的内容,如果只读课文,使学生有“空中楼阁”之感,不易理解,更难以掌握空间分布;运用课本中的“世界地形图”、“世界降水分布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等图像,分别从地形、降水、气温三方面分析人口分布不均匀的原因,更突出重点。所以,在教学时,我密切配合课文,指导学生一一阅读这几幅图像分组讨论,做到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知识。

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使教学更直观,收到化难为易的功效;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的正确图像;从而使学生能初步具有从图上独立汲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二、析图,以图提问,启迪思维。

教师在课堂上教会学生观察地图,获得图上信息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看图的基础上进行析图。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采取纵向联系,横向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图进行剖析,先是单要素、分部门、小地区的分析;再是把这些要素、部门联系起来,进行多要素、多部门的综合,把其中蕴含的基本原理吃透;然后我围绕图像向学生提出适量的问题。例如:讲到“世界气温的分布时”要求学生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提出世界气温从低纬向高纬极地逐渐降低的规律,接着设疑,等温线为什么不跟纬线一致?为什么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平直,北半球的曲折较多?启发学生进一步读图,分析海陆分布及地势高低对气温的影响。南半球海洋宽广,等温线受纬度影响较大,受陆地和地势高低影响较小,故平直;北半球海陆交错分布的影响大,故曲折。以图设疑,把形象、生动的图与思考题紧密结合起来,变“索理于文”为“索理于图”,把学生的思维水平推进更广阔、更高级的创造性思维层次。

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瞻前顾后,开阔思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分析问题等能力。

三、填图,以图训练,巩固知识。

填图是地理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是看图、析图的归宿,也是巩固看图和析图知识的重要手段。由于课本中有很多分散的、零星的知识要求学生准确掌握,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我利用地图把分散的知识串联起来编成综合练习,让学生做。例如:学习《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准确地记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对位置,我出了一道有趣的题目:如果有两艘油轮由波斯湾出发到日本和西雅图,它们应怎样走?沿途经过哪些海洋和大洲?这样,使学生在积极、兴奋、愉快的填图练习中获得知识。既摆脱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善于读图的能力。

实践证明: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填充图册、读图练习将地理知识巧妙地融之图中,使知识与插图恰当结合,起到以图记文,以文析图,图文并茂的作用,从而取得教与学,知与能的和谐统一。

地理学科工作总结2

一年一度的高考在学生、老师、家长的高度关注下,落下了帷幕。纵观几套高考试卷,不难发现,高考命题已经从"以知识立意"转向"以能力立意"

高考考查的不是一年的功夫,而是多年的实力,仅凭突击想得高分可能性不大。从高一、高二就要开始注重知识积累,从大处着眼,从细处入手。地理能力的提高要依赖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离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能力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从地理学科来看,知识比较庞杂,学习枯燥,与理科相比似乎又较为简单,与文史相比又比较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习能力是根本原则。而能力的积累一是平时需要紧紧抓住课堂,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二是提高高考考前复习过程的合理科学性。

一、平时地理课堂的教学调整

1、重视知识的探索过程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必须强化探索意识,把思维的全过程展现出来,才能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的目的。教材中每个概念的形成、每个原理的推导、每种物质的运动的规律,几乎都经历了前人长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创造的漫长进程。由于教材知识点的衔接不足,好多知识忽略了知识的探索过程,以至于学生只会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严重扼杀了学生创造才能的发挥。

因此,在教学中,尤其是涉及到概念、原理、公式、运动规律等,要突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地理知识,不仅给学生以启迪,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其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发现真理的方法,得到创造的体验,增强自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光是知识的探索过程,练习题的探索过程同样能使学生主动展开思维活动,经过探索、发现、创造的全过程,不断发掘内心的潜力,以提高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如2009年全国卷Ⅲ36题高压对天气的影响,如果在平时训练当中,把反气旋对某地的影响过程完全呈现出来的话,学生很容易得分。再如沙尘暴如果把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来,那么其时空分布、发展特点、形成原因就不 ……此处隐藏18054个字……点是知识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命题思想非常清晰,教师必须跟上新课改的理念,必须从旧教材的理念中解脱出来)

教学启示:备考要着重训练主干基础知识,构建知识框架,脉络清晰,试题精选,不要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处理偏题怪题,重视知识根基(本质)。

二、突出能力

对考生能力要求高,依照大纲。①重视对文字资料,图标概括,画面符号信息的收集和理解能力的考查,突出对文字表达等材料的正确解读,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考查。如1-3题。

②突出对正确理解地理事象,抓住事物本质和使用简明准确的学科语言能力考查。如36项,把握降雪量与雪期含义并描述和阐释甲乙两地的差异。

③加强对所获得信息,迅速与相关知识内容建立联系的能力的考查。如综合题36(3)小题,融雪侵蚀与流水侵蚀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学启示;必须研读大纲,大纲是教学的方向。大纲有两部分一是考核目标与要求二是考试范围与内容。对能力要求要逐字逐句琢磨推敲,体会,并把它落实到教学中。今年试题设计导向性明确紧扣考试大纲的目标与能力要求。

三,关注热点

体现联系生活,关注热点(人类共同面临或关心的或现实的或重大社会问题)为素材的命题思想。

比如选择题素材

1-3题北疆春季洪灾(原因)

4-5人口红利与人口机会窗的问题(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6-8跨国公司的增长战略及其伴随增长战略实施过程中而产生转移(切合东南沿海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

9-11中东干旱缺水问题

综合题:关于荒漠化,东北雪灾,工程建设中的地质考察等与现实生活越贴近,区域地理部分越凸显其作用。

启示:研究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

平时应关注热点并与地理知识结合,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四:创新

传统考题一般比较直接地考查教材知识点,而今年的地理试题则重视运用了图标与文字等多种信息表达形式,要求学生具体综合分析判断和发散思维能力。能力考查全面。主要在能力上体现区分度。每道题都给考生得分的基础和发挥空间但是考试要求学生要想的宽,答得全,想答好也不容易

启示:因为试题形式新颖多样化,所以要求学生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

教师应尽早提高自己出题的能力,创新题多角度多层次考查。

试题学生反馈:(调查学生对试题的感受)

1.试题顺序的改变:考前的各种模拟试卷,影响学生容易形成定势。比如:一般地理题前几道题或后几题是地球运动、或按教材的顺序呈现。这次第一题是区域图。学生可能措手不及。

2.知识点呈现形式的改变:比如:选择题第2题20xx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该区域洪灾产生不是由于大规模、持续性降水所导致。在北疆地区春季能发生特大洪灾就只能是大量季节性积雪融水所致。只能是自20xx年冬至20xx年4月底降水偏多。气温偏低,积雪量大‘积雪融化慢,等5月.气温骤升,大量积雪融水汇入形成特大洪灾。知识点呈现是间接的,需要知道是哪、该地区特点,还需要推理和判断,增加难度。

3.题看不懂,审题出错:地理知识在生活中包罗万象,地理知识呈现方式具有多样性,有新颖的文字材料,也有各种图表。审题很关键。例如:4-5题要弄清4个概念。①0-1岁人口数量:指人口一年中新出生婴儿数(可视为人口出生率)②劳动力人口:18-65岁人口。③劳动力人口负担人口:人口需要抚养和赡养的人口数。④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新增人口和步入老年的人口与劳动人口之比最小的时候(人口红利时期)和最大的时候。审题问题需要练,平时就练强调理解题意,提取信息的重要性,平时如果学生题错了,往往是老师先理解题意,讲题,忽视学生可能题都没有看懂,教师应训练学生自己理解题意的能力。图表运用的基本技能需细化和细抓。

4.平时学的好的同学出现异常:可能与平时训练模式有关。本次考试题并没有考到难点,本次考试试题区分度较高,主要是试题灵活。平时的区分度与试题的难易有关。这部分同学应该问题出现在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不全面,并不高于别人。对尖子生的培养和训练要注意基础和灵活性。

地理学科工作总结15

本学期中,能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法律法规,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落实上级组织和学校工作计划,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现就将本学期以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本人一贯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积极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纪律与安全、法制教育,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风。除了进行正面宣传教育外,还注意结合地理教学内容采取比较灵活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持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广泛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尤其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针对所任七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基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严格执行课程目标和教学计划,抓好课堂常规教学。坚持参加校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积极参加公开课听课和评课,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吸取众人之长,补己之短。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认真撰写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

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和新课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为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通过课内创设教学情景,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在视、听、说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课外经常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刻苦学习的意志,教会学习方法,学好地理这门功课,并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经过努力,所任各班教学质量连续不断进步,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学生学习两极分化严重,在教学方面还存在经验不足的缺陷。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地理学科工作总结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